欢迎光临北京资讯网!

今天是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1000万人在用的智能报考工具,注册购买减200,帮你选出最合适的志愿!

再过几天,上海就要迎来这场迟来的高考了。可以预见的是,这次上海的高考题一定会被已经进入暑假的各省强势围观。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单说上海的高考题(不谈录取率),以数学为首的理科比较简单,英语很可能是全国最难,而语文的作文题则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海派风格。

那么上海卷的作文题到底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这个出题风格又是怎么逐渐形成的呢?

为此我们翻阅了2000年至今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如果你从千禧之交逐年往后看,会发现上海的作文出题水平,确实一浪高过一浪。

首先是2000年和2001年,一个写上海申办世博会,一个写文化遗产,这俩出题思路像是姊妹篇,而且有一个共同点是题干特别长,比如文化遗产这道题,光题干就是三四百字的材料,实在是有欠简洁。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大概出题组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随后的三年里,上海出了三道超级精简的作文题,分别是:2002年的“面对大海”,2003年的“杂”,2004年的“忙”。其中2004年这个题出的那真是太简洁了,整个题干就一句话: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但是请注意,可能很多人都忽略的一个重要细节是:在2004年以前,上海卷对作文的要求是1000字……上海直到2005年才把篇幅降低到大家熟悉的800字,但是,就在2005年,上海卷又重拾超长题干模式,而且这道题比起2001年绝对是一个升级版,因为你用三五个字根本没办法概括: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回头去看,2005年的这道题对上海卷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除了降低字数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第一个海派作文题风格——无限接地气,让学生在写真实生活这个维度上尽量有话可说。也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2005年的题干才并不显得冗长,无论是武侠小说、流行音乐还是广告,都是在给考生尽可能多的角度提示。

紧接着,在2005年这个长题干之后,2006-2008就又回到了短题干模式,分别是:“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他们”。这三年的题目没有给提示材料,但共同的特点是没有什么宏大叙事的东西(这相比2000年左右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考生面对这样的题目,选取身边小事,写出真情实感是不难的。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时间来到2009年,里程碑式的题目又出现了,而且这一次的里程碑,意义更加深远: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实话说,上海2009年的这道作文题,如果放到今年,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应该不逊于全国卷的“红楼梦”,这也是上海近20年来首次出现有明显理解门槛的作文题。材料中提到的“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出自《南齐书·张融传》,是形容地位重要且独具特色。“板桥体”其实是想让考生探讨“独特性”的问题,思辨的意味很浓。

也是从2009年“板桥体”这道题开始,上海卷引入了一个关键的概念:认知角度。自此,上海卷的作文题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哲思时代,一发不可收拾。

2010年,材料题,讲丹麦人钓鱼和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道理,明面上当然可以写成一个偏环保的角度,但实际也是探讨短线和长线思维的区别。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2011年,“一切都会过去”VS“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年继续思辨,而且将出题人的思路更加直接的展现给了考生:A和B,两种在文辞上互斥的表达,这在哲学上是典型的正题、反题与合题的套路。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写这种题,能把A和B分情况讨论就已经能切中要害,如果能找到A和B的“合题”角度,那距离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也就不远了。

2012年,上海考生又见识了有难度的作文题长什么样,这一次涉及的是有关艺术与审美的问题,“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好的艺术作品有一种唤醒力,而这种“唤醒”本身就是审美活动的本质。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随后的几年,上海卷一直在坚持思辨类的作文题,比如:2013年的“更重要的事”,2014年的“论自由”,2015年的“坚硬与柔软”,其中像“论自由”这样的题目,即便放到整个中西方哲学史上看也是最顶级的一类问题,高考出这样的题,对当地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一种很正向的引导。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不过上海对作文题的探索还没有停止,比如2016年就明显能感觉到,命题组是想把“接地气”和“思辨性”这两大特色做一个结合,“评价他人的生活”这道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有了越来越多的延伸角度。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其实严格来说,这道题探讨的也已经是伦理学的范畴,至此,哲学除宗教之外的几个重要分支,已经被上海作文出的差不多了。

2017年,题目是“生活的预测”,这一年上海在题干上引入了一个关键模式,叫“有的人”,也就是将2011年的“A与B互斥”改成了更容易代入的“两拨人的观点冲突”,去年上海的高考题就再一次启用了这一模式,只不过把“有的人”改成了“有人说……也有人说……”。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2018年的题目跟2016年有些类似,偏重于探讨社会关系,比如“自我与他人”、“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不过2018年的这个“被需要”,又要比“评价他人的生活”更感性,更能触达到一些隐秘的小心思——不太确定如果一个考生从高中生恋爱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老师会如何判分。

要说上海卷最像全国卷的一道题,那得说是2019年的“中国味”,这个就不单独分析了。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2020和2021,分别是谈“转折”和“时间的沉淀”,整体上又回到了“观点碰撞”的模式,其实这种模式单是分析题干,就能看出考生的思维层次:以“时间的沉淀”为例,主流看法是事物的价值需要时间的沉淀,那么要注意这里的对立面,是说“不一定需要”,而不是“一定不需要”。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上海马上高考,他们的作文题到底牛在哪儿?

这里面的充分必要条件必须先弄清楚,一方面,题干说的是主流观点认为“价值→沉淀”(顺着那句题干写成“沉淀→价值”就错了),而对立面的观点只不过是说,“价值→沉淀”这个推理式不成立,“沉淀”不是“价值”的必要条件。

你看,2021年的上海卷,又偷摸的考了一下逻辑。

整体来看,近十几年的上海卷一直坚持走思辨路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式作文”起到了遏制的效果:几则材料打天下是不可能了,你首先得把题目的这个“理”辨析清楚。

写作文这件事,或为抒情,或为明理,对高中毕业生来说,后者相对更能检验思维水平,所以上海卷这样的命题设计还有个好处,空有华丽的辞藻恐怕没啥用了,这是逼着考生必须言之有物。

借用2021年上海作文题的角度: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似乎更能体会到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组的用心了……

**********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网易教育特别推出 “网易高考智愿”网站(daxue.163.com),为千万学子家长提供及时专业、深度权威的报考指导,帮助考生把握未来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并传授报考方法技巧,更加人性化地切入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果你有任何专业院校报考上的问题,欢迎登录daxue.163.com一站式解决志愿填报+生涯规划的全套难题!

即日起到7月6日0点前,注册“网易高考智愿”网站购买会员卡志愿版/规划版,可尊享200元限时立减券!

省下一条香烟,少买一件衣服,减掉一节兴趣班

即可替孩子解锁七大升学攻略,掌握第一手权威院校数据——

探秘全国2860所高校,获取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探究1700+专业的选科建议、开设课程、就业前景

近3年各大院校专业的录取数据,精确到最低分和位次

近4年各大院校+专业招生计划,洞察生源变化规律

精准算法,测出你被目标大学录取的概率

“冲稳保”三梯度模拟填报,AI智能诊断解读合理性

根据个人意向一键智能填报,独家定制升学方案。

机不可失,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赶紧行动吧!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北京资讯网 bj.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