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领导人宣布即将对我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事答记者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9月13日,欧盟领导人正式宣布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
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丁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汽车行业对欧盟而言,属于战略性产业,需要保持其在国际层面的优势,市场保有率以及兼顾其在就业方面的考量。丁如解释道,之所以先选择发起反补贴调查是因为反倾销的前提是价格战,简单而言就是价格要比其他产品便宜,而且还要能够计算出倾销幅度,在这种逻辑下,当讨论价值链上游的时候,反补贴调查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中方企业的出口成本。
德法反应不一
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同日,法德高层在柏林举行会议,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和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等人在记者发布会上分别表态。
勒梅尔表示,欧盟必须下决心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很明显,面对中国和美国的新兴力量,欧洲工业需要一个更清晰、更开放以及更创新的战略。”他称。
哈贝克的表态则较为中立,称调查将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不公平行为。
不过德国政府执政联盟内部态度也并不统一。来自德国自民党的德国财长林德纳也出席了这个联合新闻发布会,但对这个问题保持了沉默。
实际上,德国一直对欧盟的保护主义措施持怀疑态度。就在上周,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车展上还表示:“公平竞争可以刺激经济,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是吓倒我们。”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声批评
冯德莱恩宣布的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调查也遭到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批评。“仅靠反补贴调查无助于解决欧洲地区竞争力现有的挑战。布鲁塞尔和柏林的政策制定者必须为转型创造框架条件。”VDA发言人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博导赵永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补贴调查是“早晚的事”,此举与多年前欧盟对华太阳能光伏反倾销案如出一辙。
欧盟为何选择此时发起调查?赵永升认为:“从欧洲人的角度看,光伏案是当中国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一定比例才发生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过,即使没有达到一定门槛,若欧盟认为该产品威胁到当地厂家和工人的生存,也可能发起调查。”
“车展上中国品牌的存在感可能比实际渗透率要高得多。从感官上来说,车展上视觉冲击比较大。”赵永升说,同时,调查需要漫长的时间,这就给了欧盟“现在不动手就来不及了”的感觉。
法国政府一直警告称,中国电动汽车的涌入将削弱欧洲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对于法国政府的想法,赵永升认为:“法国传统汽车行业地位不低,拥有标致、雪铁龙、雷诺三大品牌。但总体来说,法国汽车品牌与德国汽车相比不占优势,处于下风。”
“因此,法国决策者可能会意识到,在传统油车领域法国没有抢占先机,但在新能源汽车上能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合资企业很多都位于德国,据我所知,在法国还没有建成类似的设施。法国很可能会产生不平衡。”他说。
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今年发布的《全球汽车制造企业评级报告》对全球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向电动汽车过渡转型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估。
从市场主导地位、技术指标和战略愿景三个维度来看,报告显示,特斯拉和比亚迪属于领先企业。欧洲的主要汽车品牌(宝马、大众、斯特兰蒂斯、雷诺、梅赛德斯奔驰),对比其他中国国产品牌(吉利、上汽、长城)则稍稍领先或在伯仲之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9万辆,同比增长8.1%。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其中1-8月,纯电汽车出口66.5万辆,同比增长1.2倍;插混汽车出口6.2万辆,同比增长73.5%。
另据汽车咨询公司 Inovev的数据,今年迄今为止在欧洲销售的新电动汽车中,有 8%由中国制造商制造。
商务部发言人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包括欧盟在内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欧盟汽车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欧盟汽车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华投资,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投资。